中化新網訊 1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日編制出臺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有關情況。《規劃》將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等產業綜合編制,形成了我國首個原材料工業國家級整合產業規劃。
《規劃》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供給高端化水平不斷提高。突破一批重點戰略領域關鍵基礎材料。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掌握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在原材料領域形成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化工園區集約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石化產業基地。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即“五化五工程”。五化為“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轉型數字化、體系安全化”;“五工程”為“新材料創新發展、低碳制造試點、數字化賦能、戰略資源安全保障、補鏈強鏈工程”等五大工程。
在促進產業供給高端化方面,《規劃》提出要攻克包括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無汞化在內的一批污染物防治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關鍵技術;突破一批關鍵材料。
在推進產業結構合理化方面,《規劃》明確,首先要嚴格控制煉油、磷銨、電石、燒堿、純堿、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適度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增速;強化環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約束,依法依規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大力發展新材料等綠色低碳產業,提升產業價值和產品附加值。
其次,要健全長效機制。研究建立運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等手段遏制過剩產能擴張的約束機制;強化石化、現代煤化工產業規劃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科學確定行業發展合理規模;實施節能審查,嚴格控制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主要耗煤行業的燃料煤耗量。
再次,要優化新建產能布局。落實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嚴禁新建規劃外對二甲苯和乙烯項目。優化危險化學品生產布局,禁止在化工園區外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推進重點流域化工企業搬遷改造,進入合規的化工園區。
第四,要推進規范化集群化發展。制定化工園區認定條件,指導地方認定一批化工園區;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探索現代煤化工與傳統煉化產業、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產業互補發展;打造一批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稀土、綠色建材、新材料產業集群。
在加快產業發展綠色化方面,《規劃》提出,一要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將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制定石化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支持企業實施原料和燃料替代。
二要推進超低排放和清潔生產。研究推動化工、焦化、石墨深加工、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推動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鼓勵創建綠色工廠及綠色供應鏈。
三要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實現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積極推進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耦合協同發展。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馮猛表示,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編制了石化化工、鋼鐵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重點行業碳減排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安排,后續將按統一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從四方面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
中化新網訊 發布會上,原材料工業司新材料處處長謝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規劃》提出要提高原材料工業供給高端化水平,其中重要內容就是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未來5年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目標是: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一批重點關鍵領域基礎材料得到突破,先進基礎材料高端產品質量提升,部分前沿新材料品種實現量產和典型應用。
謝彬介紹說,未來將從四個方面推動實現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
一是健全創新體系。建設重點領域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建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新材料數據中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二是攻克關鍵技術。組織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滾動制定發布重點行業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三是突破關鍵材料。重點實施“四個行動”:即關鍵短板材料攻關行動、大宗基礎材料鞏固提升行動、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關鍵材料應用推廣行動。
四是提升產品質量。持續開展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行動,推進產品標準和品牌建設,加強材料標準體系化建設,推動重點行業開展質量分級評價。 (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