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對農藥行業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草根調研,調研對象包括原藥企業、制劑企業、經銷商、零售商和農戶等。
農藥行業的黃金期已過,行業步入微利期。目前,國內農藥企業主要分原藥企業和制劑企業。早期,由于原藥企業的技術和資金門檻較高,行業競爭者相對較少,原藥企業產品盈利豐厚,特別是從事即將到期的后專利農藥品種利潤率更高,普通原藥產品,由于生產企業較多,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如果是大宗的原藥產品可能會略低,由于原藥企業的盈利性較高,資金涌向原藥制造業,大批原藥項目上馬,產能急速擴張,行業供給大幅增加,而下游需求平穩增長,導致供需失衡,原藥產品價格一降再降,原藥企業盈利能力已今非昔比。早期,由于原藥盈利能力較強,業內關注較多的是原藥產品,而忽略了制劑行業,實際上制劑行業盈利相對穩定,制劑行業的毛利率基本上能達到30%左右。傳統有機磷農藥的退出,新型殺蟲劑替代以及除草劑的大規模應用帶來農藥行業10年的持續繁榮,其中殺蟲劑占比從98年的73%下降至09年的43%,而除草劑從98年的16.8%的占比,上漲到09年44%,除草劑的產量也從98年的8.9萬噸,增加到81.6萬噸,10年近10倍的上漲,結構調整造就農藥行業持續繁榮,而08年草甘膦價格見頂回落,宣告農藥黃金10年的終結,行業進入調整期,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滑是農藥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產能過剩是根結所在,氣候只是壓垮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產能過剩是農藥行業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為什么會在今年爆發?首先,農藥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確實存在,由于國內農藥市場需求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大量出口,短期緩解了國內農藥產能過剩的矛盾,09年國內農藥原藥出口49萬噸,占當年國內產量的26.6%,而04年農藥出口39萬噸,出口占比為52.4%(未考慮制劑間接出口),過渡依賴國外市場給行業留下產能過剩的隱患。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不僅給金融和制造業帶來巨大損失,金融危機也減少了對農業的資金支持(國外農業是信貸農業,這和國內有所區別),加上糧食價格下跌,導致農藥需求下降,國內農藥出口受阻,出口型的農藥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國內市場,搶占國內農藥市場的大蛋糕,出口轉內銷致使國內農藥供給增加,而國內農藥市場并不如預期的增長,2009-2010年冬季低溫,減少了蟲卵數量。10年春小麥蟲害大幅減少,甚至沒有蟲害,加上西南地區干旱,在經歷08、09兩年的農藥小年之后,生產商、經銷商和零售商積累了大量庫存,需求下降,庫存高企,終端市場開始價格戰,制劑產品大幅降價的比比皆是,農藥產能過剩問題爆發,出口轉內銷加劇了國內競爭,而氣候因素是壓垮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