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新農藥活性成分上市的數量在以每10年20%的速度下降,傳統農藥品種,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開發速度及上市數量也在顯著下降。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雖然國外化學農藥的技術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但是,由于作物的耐藥性和農藥殘留的影響,目前國際上的各大公司仍然在積極的研發新的農藥和制劑,并將其投放市場。
例如,巴斯夫研發的的AgCelence產品,已經在一些歐洲市場登記,并將在2011年進入其它的歐洲和南美國家;Brutus是氟環唑和葉菌唑的混劑,靶向目標為鐮刀霉和真菌毒素引起的葉類疾病,今年引入英國市場,并將在下一年進入法國和德國市場;而Capalo殺菌劑(葡萄內/表苯菌酮+氟環唑+丁苯嗎啉)也已經在歐洲其它國家獲準登記,將在明年進入法國市場。陶氏益農用于進軍美國市場的氨草啶,三唑類磺胺,甲氧磺草胺和spinetoram等活性成分,在將來也將進入其他市場。拜耳研發的Fluopyram殺菌劑可應用于70多種作物即將進入其他市場。Bixafen殺菌劑,可防治葉斑和葉銹病,明年也有望投放歐洲市場。杜邦將在2011年提前將Perspective, Plainview, Streamline和Viewpoint 4種新型植被管理除草劑投放市場,其中,PrecisionPac除草劑在今年進入了加拿大市場。
常軼智認為,由上可以看出,國外化學農藥的產品發展仍然在不斷的追求創新。但是,與國外的農藥新產品層出不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農藥行業卻存在著嚴重的總體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研發能力不足、農藥的生產和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在國內農藥市場,由于部分企業的創新意識不夠,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能夠潛下心來兢兢業業的搞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研究的企業鳳毛麟角,我國農藥產品競爭力嚴重不足。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農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農藥品種達200余種,各種制劑800多種,被大量用于出口。但是在我國出口國外市場的產品中,仿制產品占90%,創制的產品僅為10%,由于出口產品沒有競爭力,只能以價格低廉占有市場份額,從而出現出口總量增多,但是出口總額減少的現象,甚至還因此遭受其他國家的反傾銷調查。如草甘膦自1995年首次被歐盟提出反傾銷調查以來,目前已先后9次被別國提起反傾銷訴訟。
此外,在農藥的生產中,有些企業僅從藥效出發熱衷生產乳化劑產品,在可溶性液劑中加入大量有機溶劑,在這些產品在用于大田作物和水果蔬菜等的時候,不但可以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可以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近年來,農藥殘留超標污染導致中毒事件,在國際貿易中遭拒收、索賠、禁止出口的事件也是頻頻發生。
因此,在我國農藥行業的發展水平跟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的這個問題上,雖然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我國相關企業沒有抓住發展的關鍵,產品創新的意識不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欠缺以及農藥監管法規的欠缺。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環境保護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在我國農藥行業,隨著市場的開放,來自國外的監督將更加嚴格,因此,我國需要加倍注重新農藥產品的開發將和農藥產品的管理,提高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