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B蛋白(PTB是一個普遍表達的重要RNA結合蛋白,這些年來被發現在神經發育和腫瘤發生中有重要功能。)是一種致癌蛋白質,但其致癌機制至今不明。我國科學家通過新技術解析了PTB蛋白在癌細胞基因組里結合位置,發現了受該蛋白質調控的一大批新靶標基因,其中一些可解釋該蛋白質的致癌機制。2009年12月24日,該研究成果在《細胞·分子細胞》上作為封面論文刊發。西班牙科學家胡安·瓦克薩爾為該文撰寫評論文章,指出該研究是向科學家們已繪制好的RNA(核糖核酸)加工地形圖進行挑戰,并成功重新繪制了新的地形圖,研究成果對基因轉錄后調控研究領域具有引領作用。
此前,科學家研究證明,PTB蛋白可通過結合特定的RNA序列,而抑制靶標基因的可變剪接,從而控制靶標基因產生的蛋白質種類和功能。但這一結論無法解釋該蛋白質的致癌機制。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翼和付向東的研究組發現和證明PTB蛋白不僅能直接抑制,還能直接促進靶標基因的可變剪接,該發現打破了此前的蛋白質作用機制定論。
據張翼介紹,如果一個基因相關的RNA序列發生突變,或者其調控蛋白質發生突變和表達量變化,都會導致該基因外顯子排序方式改變,進而使人致病,包括癌癥在內的許多疾病都是可變剪接異常導致的,PTB蛋白就是這類調控蛋白質的代表。2005年,美國科學家揭示出PTB蛋白在細胞外結合RNA的精確機制,此后,世界各國的科學家試圖“看清”PTB蛋白在細胞內是如何與RNA結合和進行基因調控的,以及它又是如何在致癌中起作用的。張翼和付向東研究組率先揭示出PTB蛋白在細胞內的結合靶標基因的新特征。
專家稱,該成果既是該領域研究的理論突破,又是方法上的突破,帶來蛋白質—RNA相互作用研究革命,對推動抗癌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