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目前,云計算不僅是全球IT產業共同應和的主流聲音,同時也是國內公認、各行業信息化創新實踐的一大趨勢。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代表,谷歌和雅虎的所有軟件和服務產品都基于互聯網,這使得它們成為以網絡為中心的云計算玩家。以微軟為代表的傳統軟件廠商正在推行的軟件加服務戰略,試圖將用戶桌面軟件與基于網絡的服務捆綁,延伸其業務領域。而在IBM的構想和解決方案中,云計算被明確地定義為“一個基于開放標準的、動態的、與Web類似的基礎設施”。可以看到,隨著各大公司云計算策略的逐漸明朗,云計算發展趨勢的逐步顯現,一場關于云計算的競賽已經展開。
本報記者 張偉報道
歲末年關,業界對于云計算談論得最多的是其在2009年所掀起的波瀾,并以此來推斷和預測2010年云計算的動向和走勢。記者從多方了解到,2009年云計算的看點和關鍵詞是“落地”,而圍繞云計算的競賽將成為2010年IT產業界一場精彩的大戲。
2009年云計算“落地”
從整個業界來看,2009年云計算落地的案例中,IBM畫上了濃墨重彩的幾筆。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總經理朱近之向記者表示,如果說以前的云計算還停留在概念和想象層面,停留在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計算資源的描述上,那么,2009年IBM云計算的重點已開始從概念走向實踐。
2009年9月25日,IBM與山東省東營市政府簽署“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IBM將為東營市提供全球領先的云計算產品,幫助其建立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助其打造“石油之城、數字之城和生態之城”。該中心將以靈活的IT基礎架構,構建“智慧東營”,探索一條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創新之路,進而推動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
東營市副市長、東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金昆介紹,根據規劃,東營市政府將采用IBM云計算產品IBM Cloud Burst為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率先搭建起一個整合統一的云計算平臺。雙方還將基于云計算展開一系列戰略合作,通過政府主導,高效應用IT基礎設施,推動當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支持當地石油產業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石油產業鏈縱深發展,并通過電子政務、數字醫療等項目的部署,進一步推進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
東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溫曉杰表示,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落戶在東營軟件園,是東營市加快高端產業發展、打造高端產業基地邁出的重要一步。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的建設將全面提升東營軟件園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將有力地推動軟件園發展,為構建“智慧東營”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帶動整個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
易觀國際預計,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建成后,作為本地“資源池”(數據中心),不僅可以有效推動東營市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本地軟件企業在業內的競爭能力,大大促進東營軟件園的服務功能和承載功能,未來還可作為山東省各個計算中心的上級管理、監控、調度和軟件資產管理節點,完成山東省運算能力、IT資產等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統一管理,實現該省信息資源的共享。
2009年10月17日,IBM又與無錫云計算中心聯手,簽訂關于無錫云計算中心二期建設的合作協議。在該項目中,IBM將助力有中國“云谷”之稱的無錫云計算中心加強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并搭建、擴展基于IBM云計算基礎架構的三大云計算服務平臺,為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締造中國高科技產業城提速加碼。
對此,《福布斯》網絡版認為,對于IBM而言,在無錫建立云計算中心雖然算不上大手筆的投資,但IBM卻可以從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獲益,并以此為跳板大力拓展中國云計算市場。IBM的目標在于無錫地區的2000家軟件企業,通過為這些企業提供數據中心服務,IBM可以從他們的收入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在該項目建立的最初6個星期內,就有20多家企業將自己的數據遷入到IBM的云計算服務中心。例如,一家企業計劃借此運營一個專為不銹鋼企業提供營銷和分銷服務的網絡門戶,另外一家企業運用SaaS創建了一個會計和供應鏈管理系統,并通過網絡為2000家當地面包房提供服務,從而省去了安裝和升級軟件的費用。
無錫新區信息(軟件)產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闕堯堯說:“短期來看,我們想為當地的獨立軟件開發商引入IBM的技術和服務,從而幫助他們創建一個可持續增長的生態系統。我們的軟件開發商并不是世界級企業,但是IBM這樣的合作伙伴卻可以為他們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我們希望借此實現快速增長。”
對微軟公司來說,在云計算的普及過程中,其有三個不同的身份。首先,作為國際化的軟件和互聯網企業,微軟是云計算的用戶。其次,在云計算的推動過程中,微軟又直接向用戶提供云服務。第三,微軟正在積極為其他云服務用戶或供應商提供建設云計算的平臺架構。
“微軟公司一直抱有這樣一個愿景,就是希望借助互聯網和軟件的力量,為用戶創造跨越不同設備的無縫體驗,而云計算時代的開啟加速了這個愿景的實現。”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總經理謝恩偉描述了微軟的愿景。他還表示,云計算和自然用戶界面這種“云+端”的模式將是構成未來的互聯網世界的基石,也是微軟工作的重點。
在2009年12月發布的《讓云觸手可及——微軟云計算解決方案白皮書》中,微軟將自己的云戰略分成了微軟運營、伙伴運營和客戶自建三個部分,并將微軟云計算的特點概括為軟件+服務、平臺戰略和自由選擇。
在傳統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方面,微軟無疑具有極強的影響力。而在向云計算的遷移過程中,“無縫”成為微軟的重要砝碼之一。實際上,統一的應用體驗正是微軟的整體戰略之一。謝恩偉表示,在未來,電腦、手機、電視都可能成為云端,微軟希望“用戶能在使用不同設備訪問服務時,得到完全相同的無縫體驗”。
目前,微軟云計算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也讓用戶體驗到了云計算的好處。例如,在杭州,微軟聯合杭州軟件園通過動態數據中心的概念在私有云上提供在線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的服務。謝恩偉表示,對云計算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案去管理海量的數據,希望把微軟內部在數據中心管理上的經驗以及數據中心自動化的技術也打包在解決方案中提供給用戶,幫助企業或運營商真正實施云計算。
2010年上演爭奪戰
“云計算將成為谷歌2010年的戰略核心。”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話代表了眾多致力于在云計算領域開拓的企業的聲音。
施密特表示,云計算是一種新模式,它將所有的信息都放到服務器中,有了高速網絡,人們便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終端設備來使用……這是行業的發展方向,是谷歌2010年的戰略核心。
談到在云計算領域的競爭對手時,施密特說:“以前是微軟和雅虎,以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的主要對手仍將是微軟和雅虎。”或許谷歌令微軟和雅虎等宿敵寢食難安,但真正令谷歌擔憂的并非微軟和雅虎。施密特說:“我擔心的是新一代企業家會將云計算帶入一個我們未能預見到的領域中,云計算以一種我們沒能想到的方式騰飛。有證據顯示,很多新興企業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英特爾軟件部門也將2010年的業務核心鎖定在云計算上。英特爾亞太區合作伙伴關系與戰略業務發展總監何淑芬向記者表示,2010年英特爾的軟件業務將以嵌入式、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在線軟件商城等為核心。目前,英特爾已經和用友、卓望等公司完成了云計算構架的合作,而剛剛推出的用友偉庫網和卓望云計算平臺就是這兩家公司推出的云計算應用。
據了解,在中國市場,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2009年把重點放在了與政府4萬億元投資相關的項目當中,并完成了近50個相關項目的合作。何淑芬介紹,英特爾在南京、成都、深圳、杭州4家軟件園已經同各家軟件廠商合作,完成軟件產品在英特爾平臺層面的優化。一直以來,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在通過優化合作伙伴的產品過程中推廣自己的硬件平臺。在2010年,英特爾將這個目標指向了越來越熱的云計算概念。何淑芬說:“系統集成商將是國內云計算技術推動力量最大的群體,英特爾的云計算戰略通過與系統集成商的合作得以實現。”
微軟在2010年的目標是讓云計算“明朗化”。近日微軟在的一份新聞稿中宣布,其Windows Azure云計算操作系統部門、Windows服務器與方案部門將合二為一,共同組建服務器與云計算部門。
微軟目前主要涉足公共云計算業務,Azure就是其主要產品,運行在微軟的全球數據中心上,提供微軟各種軟件的網絡版本應用,目前包括SQL、NET、Live、SharePoint、DynamicsCRM等服務。微軟方面表示:“此次部門合并在策略上能更好地利用我們的資源,組建一個統一的團隊可以更好地關注于為消費者提供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的解決方案。”
據透露,Windows Azure將在2010年1月1日正式上市,從2010年1月開始各地都會有至少兩個數據中心同時為Windows Azure提供數據支持。在美國,Azure數據中心分別位于芝加哥、圣安東尼奧、德克薩斯;在歐洲,微軟在愛爾蘭都柏林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建設有數據中心;亞洲地區的數據中心設立在新加坡和我國香港地區。
從目前情況來看,微軟意圖推廣自身的云計算并不是停留在說說而已的階段,而是已經做出了一系列的動作,這些動作的成本頗高,涉及的員工面也很廣。
事實上,云計算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協作平臺。谷歌在2007年2月推出了首個Google Apps協作軟件, IBM的Lotus部門在2008年的Lotusphere大會上展示了面向中小企業的SaaS社交網絡和協作平臺Bluehouse。IBM在2009年的Lotusphere大會上將Bluehouse重新命名為LotusLive,并認為云計算是其Lotus軟件在線協作部門的主要發展機會。
IBM Lotus軟件在線協作部門副總裁Sean Poulley表示,對于未來在云計算市場的規劃, 2010年IBM將在云計算市場作出巨大投入,包括收購、進行新產品研究和開發以及產品交付。此外,類似于微軟的SaaS結合客戶端的混合策略,IBM也有這樣的考慮。Sean Poulley表示:“2010年將要發生一個大事件就是實現這種混合的理念,將客戶端和云集成在一起,我認為這樣可以擴展企業在云上的邊界。”混合模式的SaaS滿足了客戶端模型的需要,這是IBM和微軟不同于谷歌的地方,谷歌提出的則是將協作完全以Web為基礎來開展。
2010年即將到來,可以肯定的是,2010年將發生激烈的云計算競爭,不只在谷歌、IBM和微軟等巨頭之間,還有已加入該戰場的思科、惠普等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2010年的云計算領域一定熱鬧非凡。
記者手記
云計算 服務先行
在CIO Age網站所做的調研中,公眾對于云計算的認識大多源于谷歌、亞馬遜的報道,出于宣傳的需要,市場上也不乏“人云亦云”的做法。目前,在云計算概念尚未有定論之前,業內人士認為,可以將重心放在云計算對外提供的服務上面——以服務代替概念。無論是SaaS服務、PaaS服務還是云存儲服務,與其說體現的是計算模式,還不如說體現的是服務理念。
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總經理朱近之認為,云計算從服務方式來看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公共云”,面向公眾提供開放的計算、存儲、應用,人們熟知的Gmail即可歸為此類。第二類是部署在防火墻內的“私有云”,通常服務于企業內部,但這樣的平臺也可以為合作伙伴提供跨WAN的服務。第三類是將前兩者的特點結合起來的“混合云”,當企業自建的IT基礎架構已經飽和的時候,最佳的擴展方式是從第三方的云計算平臺租用資源,這樣企業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做IT維護,可以更專注于核心業務,將IT通過云外包給專業的服務商。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副理事長施麗農認為,所謂云計算是指數據中心所擁有的規模龐大的計算資源,通過IT網絡、互聯網為眾多的計算機用戶提供廉價、便利的服務,并將計算結構存儲在網上,供廣大用戶應用。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公司表示要提供以云為基礎的相關配套服務,也可以叫“云服務”,這些都是基于云計算的基礎層面。從云計算的經濟性來看,還具有高端的社會基礎的價值,一些國家和政府對此十分關注,認為云計算將推動未來IT應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咨詢服務提供商思閱咨詢分析師劉明輝認為,以服務代替概念,既能為云計算概念的最終確定提供實際參考,同時也能深化云計算在國內的影響,適合國內云計算發展的選擇。
首先,可以使大眾對云計算有較直觀的認識和感受。從云計算某些應用入手,讓用戶實實在在感受到方便,這比理論宣傳更能深入人心。鑒于云計算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出于數據安全考慮,企業一般不會把核心業務直接放到云平臺上,比較可行的是先從一些短期數據量不大的服務做起,以贏得用戶的使用信心。
其次,用服務代替概念,可以使企業暫時拋開某些技術標準的約束,充分發揮自身服務優勢。由于現階段云計算無標準可依,國內企業可從企業原有優勢做起,步步為營,逐步靠近云計算。
第三,用服務代替概念,能加劇同類型服務市場競爭。由市場來檢驗哪些服務適合采用云計算模式,從而確定云計算的范疇。
第四,用服務代替概念,勢必會牽扯到服務模式、服務的可擴展性、安全性以及收費方式等一系列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國外一些企業的成熟做法可為國內企業提供良好的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加之服務交付的實踐,會加速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形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劉明輝認為,讓云計算在服務交付中接受市場考驗,比躲在理論后面討論更能促進對云計算概念的確定和云計算市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