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5日電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結果顯示,在企業投入的科技活動經費中,代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增長較快,2008年為3073.1億元,比2004年增長178.2%。但無論是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是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強度偏低,均不到1%。
調查顯示,2008年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強度為0.61%,高于2004年0.56%的水平;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2681.3億元,投入強度為0.84%,高于2004年0.71%的水平。江蘇、廣東、山東、浙江、上海、遼寧、天津和北京等省市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均超過百億元。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是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被認為是衡量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的行業分布表格”顯示,醫藥制造業投入強度最大,為1.39%;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的投入強度最低,只有0.02%。
普查結果還顯示,200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有48637個,占11.6%;開展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企業有27278個,占6.5%。在大中型企業中,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所占比重為37.1%,開展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企業所占比重為24.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科技活動人員309.2萬人,比2004年末增長68.2%;企業投入的科技活動經費為5941.7億元,比2004年末增長147.4%。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8522.7億元,新產品產值占同口徑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1.3%;專利申請量為17357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9254件,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34.1%,比2004年增加2.4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旭東對國內幾十家企業做過專題調研,他在對數據分析時表示,我國境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培養有進步,但還非常不理想。一是總體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二是除少數企業外,本土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還很低,難以適應經濟高度開放的挑戰。事實上,在我國兩個非常重要的城市,研發投入的80%來自跨國公司。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經濟要保持長久發展,應多鼓勵本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