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純水,一份鹽水,當兩份水的表面相互接觸并用薄薄的隔膜隔斷時,濃度比重不同的水之間會發生相互滲透現象,滲透時對隔膜產生壓力。
同理,在內陸河流的入海口,海水與淡水之間也會產生類似滲透現象,如果在滲透中心安裝隔膜和發電機,隔膜受力后帶動發電機,電力就會源源不斷產生。
借助滲透原理,挪威第一臺滲透能發電機定于本月24日正式亮相“投產”,盡管測試階段的這臺新型綠色發電機只能產生一臺咖啡機所需電力。
純天然
科學家研究滲透能已經許多年,但真正在實際自然條件下測試還是第一次。
清潔能源有很多種,例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等等,都可以取代產生碳排放的火力發電,但風能、太陽能及水能都具有同樣的弱點:受地理、季節和天氣因素的影響較大。倘使沒有風,風車不會轉;如果不出太陽,太陽能熱水器里的水便不會很熱。
但即便是在枯水季節,內陸淡水河流總有水流匯入大海。淡水與海水的交匯滲透,每天都在發生。
“滲透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產出的能量不僅可預測,而且產量穩定,有別于太陽能和風能,”國營的挪威國家電力能源公司滲透能項目負責人斯泰因·埃里克·斯基爾哈根如是評價滲透能。
微功率
事實上,滲透現象無所不在,例如植物可以通過莖葉攝入雨水;而且滲透現象長期以來也一直為人類所利用,例如在工業中的海水淡化處理等等。
但在自然界中把滲透產生的能量聚集起來用于發電,在人類學科史上還是第一次。
“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是測試,而不是大量發電,”斯基爾哈根說。
這臺由挪威國家電力能源公司研制的滲透能發電機只有2至4千瓦的發電功率,用斯基爾哈根的話說,僅夠一臺咖啡機工作。
滲透能發電機定于24日正式測試運轉,地點位于挪威首都奧斯陸以南的奧斯陸峽灣。包括貝格納河、洛根河在內的多條內陸河流在那里匯入北海。
大潛力
放眼全球,挪威國家電力能源公司統計,全球可用于發電的滲透能資源全年可發電1.7萬億千瓦時,相當于2002年全中國的用電量,或如今全歐洲電力產出的一半。
挪威國家電力能源公司絕非止步于這臺數千瓦特功率的滲透能發電機。
法新社報道,眼下這家能源企業已經在奧斯陸以南60公里處修建工廠,準備規模化研究滲透能。挪威希望滲透能發電能在2015年前達到商業化規模,產出足夠1萬家庭使用的25兆瓦電力。
攻難點
不過,滲透能從利用到投產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如何更加高效利用滲透能是滲透能發電機的一大難點。
法新社介紹,挪威國家電力能源公司眼下認為滲透能發電設備的技術難點在于隔膜效率低。現階段,在這家企業規模化研究滲透能的工廠內,隔膜在受滲透時產能水平不足每平方米1瓦特。
這家企業預期在數年研究后可將隔膜效率提升至每平方米2至3瓦特,但距離規模化發電所需的每平方米5瓦特仍有差距。
“這(隔膜效率)絕對是個需要繼續研究的難點,”歐洲隔膜研究院專家格拉爾德·龐斯利說。但他認為,時間能攻堅。
不管怎樣,龐斯利認為,“在如今碳排放增加和化石能源儲備減少的背景下,一切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