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韓國首爾,當地時間11點40分(北京時間10點40分),第36屆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年會正在緊張進行……
作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ICANN會議,1000多名國際互聯網界知名人士參與其中。盡管他們有著不同的膚色、操持不同語言,但大多數人都為了見證被譽為“互聯網40年里程碑事件”——“.中國”等非英文國家頂級域名后綴快速通道實施計劃的命運。一旦通過,則意味著全球超過20個國家的網民在2010年能使用自己的母語訪問互聯網,不論身在何處。
驚險一幕
“是否允許通過中文等其他非拉丁字母語言作為互聯網頂級域字符決議,現進行舉手表決。”ICANN會議主席彼得·鄧加特·斯拉什話音剛落,委員席上,相繼出現一雙雙不同膚色的手,“1、2、3……”ICANN中國專家張健在心里暗自默數,一顆懸著的心緩緩放下。然而,突然有位委員,投了棄權票。
此刻,張健表情淡定,但額角依然出現了隱隱的汗珠,桌下的兩只手緊握著。
“中文等其他非拉丁字母語言作為互聯網頂級域名字符的決議,獲得通過。”當斯拉什堅定地說出這句話時,張健和4位同事站起身,相互擁抱。這一顆懸了10年的心,終于放了下來。站在周圍的其他國家同行也紛紛向張健伸出手表示祝賀。
根據這項最新決議,包括中文在內、阿拉伯文、韓文、日文、希臘文、印度文等非拉丁文字域名均可以被用于互聯網國家頂級域名。國際互聯網域名體系向包括中文在內的諸多語言文字開放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這是互聯網發明40年以來最大的技術變革。”全世界16億網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使用的是拉丁語以外的語言。斯拉什在會議中表示:“這項變革不僅對今天一半的互聯網用戶十分必要,而且隨著互聯網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它將影響超過一半的潛在用戶。”
回首坎坷路
張健在發表競選ICANN支持組織ccNSO(國家和地區名稱支持組織)委員的演講時,有人提出這樣刁難質疑的問題:“你大力倡導多語種域名體系。當多語種域名實現的時候,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用戶來說,在地址欄出現的其他國家的文字就像是亂碼,無法辨識。難道不是對互聯網的一種分裂嗎?”作為一直從事國際域名研究的專家,張健從容不迫地回答道:“你考慮過現今非英文用戶的感受嗎?這就正是我們非英語用戶使用當前英文域名的感受。使用多語種域名上網,才能真正實現一個世界一個互聯網,人人參與的目的,促進全世界范圍內更好地利用互聯網,而不是對互聯網的隔離。”
如此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辯論,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心悅誠服。而這僅僅是“.中國”域名進入國際互聯網域名體系中遇到的一個小小的挫折。ICANN前理事錢華林先生回憶其間的歷程,稱其后的阻力、干擾和艱辛,超出常人的想象。
2001年3月,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技術人員第一次遠赴美國參加第48屆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會議。可是沒有一個外國專家愿意耐心傾聽CNNIC技術小組對中文域名價值的闡釋。那種難以名狀的孤獨挫敗感沒有讓CNNIC放棄,而是越挫越勇,迎難而上。
為了引起國際互聯網對中文域名的關注,CNNIC廣泛聯絡,先后聯合港澳臺等地的互聯網信息中心成立中文域名協調聯合會(CDNC),共同研究中文域名技術問題。隨后,日本和韓國也加入進來,組成聯合工作組JET……這一切的努力終讓IETF再度重視CNNIC的存在,從CNNIC接到IETF邀請函的那一刻起,開啟了中國制定國際標準的莊嚴時刻。
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和國際協調,CNNIC主導制定的《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標準》(編號:RFC3743)、《中文域名注冊和管理標準》(編號:RFC4713)先后獲得國際互聯網技術標準制定組織IETF的批準,破除了純中文域名在全球互聯網及域名系統中使用的技術障礙。
至此,“.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技術難題或國際標準問題逐一化解。而中國專家們也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是旁聽者,完全得不到一個互聯網大國應有的尊重。現在,中國籍專家的比重越來越大,掌握的話語權越來越多。
十年磨一劍
1997年6月3日,國家主管部門組建了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職責。可以說,從CNNIC成立之日始,在全球根域名系統插上一面中國國旗或可以代表中國的中文標志,成為幾代中國互聯網技術專家的共同心愿。
面對中文形式域名的復雜技術和全球通用框架協議的國際協調難題,漢字“.中國”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征途勾勒出了一幅“由中國走向世界”、“由實驗室走向互聯網國際標準”的線路圖。
張健很早之前就參與將中文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工作:從成為IDN委員會委員、解決標準問題,到成立專項工作組、制定詳細計劃,再到《“.中國”等非英文域名后綴快速通道實施計劃》的最終制定,這過程中充滿著智慧、艱辛和漫長的等待。
1999年,原信息產業部(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授權CNNIC進行中文域名系統開發,揭開了漢字字符融入國際互聯網根域名系統的序幕。2000年11月7日,信產部發布《關于互聯網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明確授權CNNIC為中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2002年9月在修訂《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時,首次明確“中文域名是我國域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產部鼓勵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統的技術研究和逐步推廣應用”。
經過3年多的技術研究和政策推動,“.中國”率先領到國家主管部門的“準生證”,擁有了中國互聯網域名體系的正式戶口。隨后,“.中國”徹底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的征程邁出堅實步伐,截至目前,微軟IE、谷歌Chrome、火狐Firefox等全球主瀏覽器均已實現對“.中國”域名的無障支持。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已經逐步建立對“.中國”域名下的網站收錄和支持工作。
“.中國”成績顯赫
為順利開展“.中國”全球正式啟用前的銜接和過渡準備工作,提前讓中國網民享受母語上網的便利,CNNIC在今年年初舉行了“.中國”域名全國應用普及行動,85%以上的網民已經可以無障礙使用“.中國”等中文域名。“.中國”域名的應用環境日臻完善,“.中國”域名在中國已基本部署完成。
隨后,為實現中國域名的平穩入根,CNNIC又啟動了“中國域名全球升級行動”:所有“中文.CN”域名的注冊用戶,將自動獲得對應的“中文.中國”域名。一旦“.中國”域名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這些自動獲得的“中文.中國”域名,將同步升級至“中國域名”全球根域名系統注冊庫,實現全球互聯網的訪問。
此外,CNNIC還聯合全國所有“.中國”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做好“.中國”域名的解析服務工作;指導企業做好“.中國”域名時代來臨的域名規劃;幫助企業開通已注冊的“.中國”域名。近期啟動的“.中國”域名優秀示范單位評選活動,就是推動“.中國”域名在各領域、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和普及,促進中國互聯網普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
伴隨中文域名的廣泛應用,其價值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對中國企業來說,一個符合企業文化精神、品牌形象的中國域名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不僅便于推廣記憶,更利于品牌傳承。截至目前,超過90%的國家部委、省級政府機構;超過95%的媒體新聞網站;超過90%的全國“211”工程重點大學;超過五成的中國百強企業及超過四成的中國500強企業都已經陸續開通“.中國”域名。
今天,“我的名字,我的語言,我的互聯網”終于得以實現,使用中文域名上網已經成為全球華人社會的大勢所趨。而這一切除了CNNIC專家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有力支撐。回首“.中國”即將實現全球訪問的坎坷路,我們既辛酸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