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我國化工科技事業緊緊圍繞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在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創新、科技成果推廣以及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節能減排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3年中,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9項。
這是記者日前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主辦的全國化工科學技術大會上獲悉的。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介紹,3年來化工行業圍繞重大關鍵技術組織攻關,開發形成一批核心專利技術。如“農藥創制工程”,通過草甘膦等主導品種的工程化關鍵技術攻關,初步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技術。沈陽化工研究院創制的廣譜殺菌劑農藥新品種,用藥量僅為傳統殺菌劑的5%-10%,可以廣泛替代毒性高、用量大的傳統殺菌劑,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高效、安全、環境友好的農藥新品種。
化工行業的科技進步推動了節能減排。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組織相關專業協會和企業向國家發改委推薦了首批42項重點節能技術,其中有8項入選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低汞觸媒技術是氯堿行業污染減排的重大突破,觸媒氯化汞含量由原來的10%以上降到6%以下。子午胎企業采用充氮硫化代替傳統的熱水恒溫硫化、膠料破碎代替烘膠等技術,節能效果明顯。
全國化工科學技術大會對在化工科技領域做出貢獻的個人和企業進行了年度表彰,并號召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發揚頑強拼搏、勇于創新的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化工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為石油和化學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